關於我們
台灣數學博物館建置緣起
洪萬生
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
本博物館之建置,主要得自國科會科教處所贊助的三年期研究計畫-「數學文化工藝虛擬博物館」 (2008/08-2010/07,歸屬大眾科學學門),以及本系學術資源之支援。我謹代表本建置團隊,向國科會與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,表示由衷的謝忱。 同時,我們也必須向顧問群趙文敏教授、黃文達教授、蔡天鉞教授,以及黃福坤教授致意,希望大家隨時賜教指正,讓本館之經營,得以盡善盡美。
建置此一博物館,乃是基於我們分享數學知識/活動的價值與意義之願景,至於發展之利基,則是由於
- 本系所擁有全國數學系中最豐沛的數學、資訊統計、數學教育與數學史之相關資源,同時,基於培育中學師資的傳統學風,絕大部分師資都極樂意適時地為 數學的正規教育與大眾科學教育貢獻心力。本系所專任師資目前達38名(可望維持在40名左右),其中大約每年有4-6名可以投入本博物館之建置、後續維護 以及進一步發展之工作。如能再結合已退休、外系或校外學者,則每年至少保持十名教授人力分配使用。
- 本系所從96學年度開始,每學期至少舉辦十場「通往數學聖殿講座」(http://www.math.ntnu.edu.tw/admin/mathtalk/),積極經營一個溫馨的數學文化環境,藉以豐富數學知識活動的多元面向,並期待師生都樂意分享數學的價值與意義。
- 本系所同仁有意在本數學館(建築物成L形)後方規劃數學文化園區。此一構想將與本博物館之實體建築連成一氣,同時,研發、教育及展示也可以充分結合。
- 筆者十年前創刊《HPM通訊》,訓練了七十多名擁有數學史/HPM素養的中學教師,這些可觀的人力資源,可以保證這一博物館的永續經營。
儘管如此,台灣教育界、文化界乃至其他民間的人力和物力,仍然是我們打算積極結合的對象。我們將秉持「分享」的願景,在華人社群中,為數學知識的普及,樹立一個指標性的標竿。
目前,本館仍處於草創階段,一切都在摸索與實驗,至盼閱聽人隨時批評與指教。
最後,基於分享的原則,本館展品歡迎轉載或使用。不過,它們當然都受到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的保護,因此,如有前述之打算,請與各該作者或本館相關管理員聯繫,以便處理。
網站導覽及管理人員
專欄
|
管理者 |
服務單位 |
科普特區 深度書評 科普創作 數學繪本 新書簡介 新到科普刊物 |
洪萬生(教授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|
台灣數學教育 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動態 (TAME) 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 中小學教師輔導團動態 中小學科展 數學教育資料庫 數學教育評論 |
陳創義(教授) 曾明德(教師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臺北市立南門國民中學 |
HPM 《HPM通訊》 HPM Newsletter 《HPM通訊》選輯 HPM論文發表 |
洪萬生(教授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|
動態幾何 |
陳創義(教授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|
今日數學家 |
胡政德(研究生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|
胃痛數學問題 |
許志農(教授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|
正多面體 |
劉柏宏(教授) |
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|
民族數學 |
蘇惠玉(教師) |
台北市西松高中 |
曲線與曲面 |
陳創義(教授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|
魔術方塊 |
郭君逸(教授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|
數學史 HPM 論文發表 《筭數書》 |
洪萬生(教授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|
數學遊戲
魔術方塊 |
郭君逸(教授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|
數理文本解析與導讀 |
林炎全(教授) |
台中教育大學 |
科學技術史 |
姚 珩(教授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 |
數學步道 |
林壽福(教師) |
台北市興雅國中 |
《筭數書》 |
洪萬生(教授)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|
數學劇本 |
蘇意雯(教授) |
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 |
數食店月刊 |
陳玉芬(教師) |
台北縣明德高中 |
尺規作圖 |
蘇惠玉(教師) |
台北市西松高中 |
相關博物館連結 |
林倉億(教師) |
台南一中 |